“红叶指南”的蜕变之路

——太湖源镇指南村打造示范型村落景区

沿着S205省道青临线一路西行,会看到一座古朴的石牌坊立在路侧,牌坊上方写着“指南慈境”,穿过这座牌坊,便是太湖源镇指南村。2017年,指南村成功创建4A级村落景区,并于去年创成国家3A级旅游景区。然而,指南村并没有止步于此,今年,它又成为临安“八线六景”中的“一景”,将通过示范型村落景区创建,打造更高版本的“红叶指南”。

 


岁月更迭 破茧成蝶

风轻云淡,绿树婆娑,梯田成景,五月的指南很妖娆。乡间小道上、文化礼堂里、观景平台上……随处可见成群的游客。谁也不曾想到,这个掩映在高山上的村落忽然有一天会发出闪耀的光芒,成为“网红”村落。当然,指南村的“成名”不是一蹴而就的,它经历了年岁的磨练,才能够破茧成蝶。

“以前下雨天不穿雨靴就出不了门。”指南村党总支书记郤华锋仍记得小时候村子里道路破烂,设施老旧的模样。村里人日出而作,日落而息,过着靠山吃山的生活,因为路途遥远,也鲜少有外人踏进这个名不见经传的村子。一段颠簸曲折的道路(永指线)似乎把指南村与外面的世界隔绝了。

2011年,“绿色家园、富丽山村”精品村建设的东风吹到了指南。“是时候要改变一下。”这是指南村村民的心声。这一年,指南村的环境得到初步整治,这也是所谓的1.0版本的指南村。

真正让指南村发生变化的是2015年杭州市指南红叶特色小镇的建设。“红叶指南”项目是太湖源镇继“美丽乡村精品线”建设后的又一个重大工程,是打造太湖源头(国家)生态公园的重要组成部分,对于指南村、太湖源镇来说,是一个发展机遇。通过对指南村电网上改下、房屋降层、立面改造、古树保护、明清古房抢修及绕村道路浇筑等带动村庄基础设施的建设,村庄有了质的提升。随着适合游玩的开放型景区逐渐形成,指南村在江浙沪皖地区有了一定知名度,游客呈现爆发式增长,当年接待游客近30万人次,实现旅游收入1000万元。“红叶指南”项目让指南村的古姓、古塘、古树、古祠、古庙、古宅、古墓焕发了新生机。

“后来,通过美丽公路建设和‘百路千里’工程,对永指线实施路面修复和弯道拓宽改造,对沿线环境进行整治,又增加了停车场等附属设施建设。这不,里面的人出行方便了,外面的旅游大巴车也能够顺利开进村庄了。”郤华锋说。

在2.0的基础上,2017年指南村又搭上了创建临安首个4A级村落景区的顺风车,与神龙川旅游公司签约,合作运营红叶指南村落景区。景区联运除了每年为村集体增加50万元收入外,还解决了景区管理运营不专业、交通安全存在隐患等一系列问题。去年,指南村又成功创下国家3A级景区。

规划先行 谋定后动

其实,“华东地区最美古村落之一”的名号早已打响。旅游达人、摄影达人,哪个的朋友圈没有几张指南村的美照?特别是指南的秋天,漫山红叶,层林尽染,经常在朋友圈“霸屏”。

美则美矣,未尽善焉。“游客来了,不能光看看红叶和古井就完事了,我们还有很多内涵文化等待发掘。”太湖源镇相关负责人表示,今年的示范型村落景区创建就是要在“美”的基础上再升级。

据介绍,指南示范型村落景区建设包括指南核心区块和塘顶区块两个部分,以“红叶指南+大寨塘顶”为定位。对指南核心区块的“七古文化”和塘顶区块的“大寨文化”挖掘,赋予红叶指南新的内涵,再造“网红”。

规划先行谋定而后动。前期,由华汇工程设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进行规划设计,计划实施面积6.35平方公里,总投资5060万元。目前塘顶区块设计方案已经完成,并完成项目招投标,施工单位已进场施工。

记者了解到,该项目主要包括规划设计、拆违治危、环境整治、线乱拉治理、基础设施建设、节点建设、背街小巷打造、外立面改造等八个方面20个子项目。其中着重打造外立面改造、游步道、美丽庭院及里弄小巷改造提升、景观节点以及建筑风貌、强弱电“上改下”5个项目。

其中,核心区块将在成功打造“红叶指南”杭州市特色小镇、区4A级村落景区和国家3A级景区的基础上,进行全域整治提升,主要以美丽庭院、山货市场等改造提升为主。塘顶区块位于红叶指南村落景区北面,是今年重点打造的区块,包括208亩梯田的打造、外立面整治、游步道建设等项目。

“由于历史原因,之前村里缺少规划,部分房屋建筑凌乱,环境杂乱等问题依然突出。”该负责人告诉记者,按照这样的思路,一方面是为了由点到面全域打造(指南+塘顶),另一方面通过拆围墙、整庭院、理街巷等举措实现整体美观。同时,以文化为魂,将梯田等景观有机串联。

大拆大整 大建大美

测量、拆除、搬运……近几日,太湖源镇指南村拆违整治工作正在如火如荼进行中。“4.0版本的‘红叶指南’标准和要求都更高了,需要精雕细琢。”太湖源镇人大主席帅玉康说,因此要通过大拆大整,彻底清理“毛细血管”,才能腾出新空间,把“红叶指南”真正打造成一步一景,最终实现大美。

记者了解到,指南村村民的住房原先都造得比较密集,一户挨着一户,导致很多明清古建筑以及古树被住房团团包围,游客来了根本看不到。但征迁是老大难问题,为了争取村民理解,顺利推进项目,太湖源镇3月份正式启动拆整工作。并组织村民代表到河桥、湍口等地考察,加深认识。同时,注重发挥村两委、党员和村民代表的作用,通过他们带动,积极推进拆整工作。截至目前,拆除附房、一户多宅等70余处,面积达3600平方米。

“说到把房子拆除,似乎谁都不太愿意。”郤华锋表示,为此,村两委和党员在做思想工作过程中下足了功夫。“当时正值农忙时候,村民忙着上山挖笋、采茶,我们工作人员也就跟着他们上山下田,跟他们解释,并且还给他们带了午饭。”看着村干部的诚心诚意,村民被感动,逐渐松了口、签了字。

每户人家的情况都不同,每个人不愿意拆迁的理由也不同。如何做思想工作显得特别重要。指南村驻村干部梅志庆驻村多年,对村里每家每户的情况“了如指掌”。在做思想工作的时候,他根据农户特点,分别制定了“方案”。

潘建忠是土生土长的指南人,也是拆整工作的参与者,从建设红叶指南特色小镇起,他就负责村里的房屋拆除和安置工作。“拆除破旧房屋也是为了指南更好的发展。”潘建忠表示,拆整工作要站在村民角度考虑,把房子拆了,更重要的是把他们吃、住等后续问题安排好,这样村民才愿意配合。

“虽然厨房间拆了挺心疼的,但是以后会更好。”村民郤伟平说,确实拆整之后,村里环境更好了,断头路也通了,整个更加明亮了。“希望尽快建设好,让指南村有更好的变化。”

农家乐了 村民笑了

尽管目前村里到处在拆整,但一点也不影响刘培林家的生意。“从3月份起,生意没断过。”刘培林说。

早些年,刘培林在外打工,日子也过得紧巴巴。2015年指南村创红叶特色小镇,村子发生天翻地覆的变化,刘培林看到了商机。“我租了几间房子,回家开起了农家乐。”刘培林经营的天池人家农家乐有13个房间,在指南村也小有名气。第一年的收入就远超他在厂里上班的工资。

“随着村落景区建设,指南村景色越来越美,公共设施也更加完善,游客自然也多了。”刘培林表示,以前淡旺季很明显,现在即使非节假日,游客也会源源不断。去年,天池人家的营业额达到80万元。

村庄建设给村民带来了看得见的红利,指南村农家乐由原来的20余家迅猛增加到70余家,去年总共接待游客35万人次。这也吸引了不少指南青年回乡创业开民宿,云栖枫林的罗云妍就是其中一位。

“因为村落景区创建,我回乡开民宿,现在民宿各方面都逐步完善,客户也逐渐稳定。听说村里要继续提升村落景区,我相信对民宿和农家乐经营户来说,也是一个机遇。”罗云妍认为,游客是流动的,来了会离开,村民则是这个村的主体,是一辈子扎根在这里的。“所以,村庄环境整治不仅是为了给游客更好呈现,最后受益的是我们自己。”

除了民宿、农家乐,还有不少农户把家里的野菜、干货摆出来销售,也极受欢迎。笋干、茶叶、番薯、麻糍等都成了指南村的“网红”特产,也是增收致富的“法宝”。为了规范指南村山货市场,为村民提供便利,在红叶指南村落建设过程中也特地新增了指南特产山货市场,于去年9月底投入使用。

“我们不仅要把指南村打造成临安全域景区化战略的重要窗口,更要把握时机,为指南村民打通致富通道。”太湖源镇相关负责人说,接下去,将倒排计划,压实责任,争取9月底呈现出一个升级版的“红叶指南”。

文字:记者 朱艳    图片:记者 金凯华 朱艳 通讯员 蒋海明

来源:【临安新闻网】   作者:   信息发布:黄晓强   添加日期:2019-05-30   
 

 

 
杭州市临安区太湖源镇官方网站  临安新闻网制作维护
浙新办[2004]42号 浙ICP备05002139号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镜像